投入勞動市場,終於要跟市場上的洪水猛獸生死肉搏。一向養尊處優,受盡保護,自然對此有一種無形的恐懼。然而,現實是逃避不了的,正當我說要告別校園之時,身邊的同窗友人,不少都已在職場打滾殺戳多時,有的還已轉職第二、三次。
剛衝過了一個終點,又是第二場比賽的開始。
才剛放下對那個上限為四的數字的執著,又要轉頭看著面前各式各樣的指標。在校園裏不可只顧讀書,還得兼顧課外活動,否則同學會說你「潛」;在職場裏也不可只顧工作,還得兼修八方奇技和各項專業資格,否則人家會說你「唔想撈」。會考高考大學畢業這類遊戲,其實周完復始,不斷在人生旅途中上演。
每年暑假,有以萬計的畢業生投入市場,各大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,忙過沒完要把合適的人材羅致旗下;那邊廂,前路茫茫的畢業生要過五關,斬六將,通過重重關卡,目的是向這些目標老闆表現自己。這個遊戲很殘酷,參加者每次踏入面試室中,心理上也要抵受極沉重的壓力。一個自我介紹,彷彿便要道出一個人廿載以來的存在價值。小組討論時更是唇槍舌劍,利刃橫飛,一不留神隨時禍從口出,甚至死因不明,即使是技高一籌,也得彷效武林高手,出招處處留有餘地,顧人顏面,免得讓考官覺得你自大狂妄。
重重難關過後,踏入暑假之時,有些人會手握六、七份聘書,但多數的人,可能一份也沒有。難道這是說一些人對社會相當重要,而另一些則「多一個唔嫌多,少一個唔覺少?」殘酷的社會會回應說「是」。政府的官方答案定必會鼓勵人繼續自我增值,但不幸地香港是個高度向金融工商行業傾斜的社會,不平衡的地方不僅限於薪金,就連就業機會亦然,令不少專長興趣均不在金融工商的「文科人」及「文化人」大有懷才不遇之嘆。
初出茅廬,快要上工,是懷才得遇,抑或只是一場誤會下的偶遇,我自己也不清楚。